NEWS CENTER
成建制推薦古建筑保護 傳承海派文化
所屬分類: 公司新聞
2024-02-28
1月20日訊,現在上海歷史優秀建筑名單已經公布五批,“根據上海的保護條例,也希望能夠持續地不斷地,每隔一定時間就公布一批。”上海市人大代表伍江說。
在2017年上海兩會上,多位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上海歷史風貌保護,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采訪。
上海市政協委員楊德鈞建議,對歷史建筑的老居民進行口述歷史,講講老房子的故事,要立體地保護老房子,就要對其歷史和作用進行研究。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這次政府工作報告談到,要成片地、成建制地、有規則地、依法地推進古建筑保護,我以為太恰當了。”
歷史建筑修繕人才還是太少
上海市政協常委屠海鳴說,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有歷史文化積淀,跟很多歐美發達國家的城市一樣,都碰到了怎樣保護歷史文化建筑的問題。
“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保護上海的往事的記憶,這個城市慢慢歷史消失,或者被篡改,它就會變成誰都可以說它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了。我認為上海舊建筑是特別需要保護的。”上海市人大代表陳丹燕說。
上海市政協委員楊德鈞認為:“在我們的修繕當中,保護的是房子的外殼,并沒有保護房子的文化,而且在大修當中,內部的很多細節都已經消失了。(比如)一個窗的銅把手壞了,就一換了之,很好的銅把手換成鐵皮的。”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伍江看來,這些年在歷史建筑、文物建筑保護修繕過程中,上海已經成長起了一支隊伍,但這支隊伍人手還是太少,不夠強大,他們的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在我們的教育當中,我們急需通過正規的教育,來大量的批量地培養這類人才。”
對老居民進行口述歷史
對歷史建筑修繕技藝的傳承,上海市人大代表馬新華提出建議,“政府可以出臺扶持政策,幫助有特別技藝的工匠,怎么讓他們的手藝傳承下去。”
上海市政協委員盧永毅也贊同保護這些工匠,并表示:“建筑都是過去的建筑,技術都是過去的技術,但是如果我們認真的研究,去了解的話,還是能掌握相當一部分。那么這個研究的力量也需要加強。”
“希望對(歷史建筑的)原住民,或者曾經的原住民進行口述歷史,講講老房子的故事。因為(目前)我們保護的是房子的外殼,并沒有保護房子的文化,所以要立體地保護(歷史建筑),就要對房子的歷史和作用進行研究。”楊德鈞說。
他還建議,歷史建筑拆下來的構件不要扔掉,修繕另外一些同類型房子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構件用上去。
“上海,海派文化的傳承,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我們的建筑、街景、相關的標志性建筑上,再不保護為時晚矣。”周漢民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上一條: 沒有了!
相關資訊
? ? ? 5月17日至19日,省政協副主席尹建業率調研組深入吉安、贛州,調研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工作。調研期間,尹建業一行就老舊小區改造、生態公園打造、歷史人文保護等展開實地考察,充分肯定兩市在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建設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對城市功能品質的美好需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精致精美。要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厚植為民情懷,科學統籌推進,突出規劃引領,加強對歷史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展示,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關切、最期盼的問題,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以高標準城市建設和管理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要統籌疫情防控需要,把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相關設施作為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有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
查看詳情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